印尼企业为解决世界难题,经“红娘”牵线与上海高校签约
发布时间: 2016-10-28 浏览次数: 561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  印尼企业为解决世界难题,经“红娘”牵线与上海高校签约

摘要

根据协议,哈利达集团出资1100多万元人民币,作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研发经费;技术开发如获得成功,将把褐煤项目年利润的3%给予学校。为落实建设科创中心意见“22条”,学校把收益的85%给予研发团队。

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,离不开“红娘”的服务。在今天举行的上交会会议——2016长江经济带互联网+国际技术转移转化大会上,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、上海应用技术大学、印度尼西亚哈利达集团公司三方进行了“褐煤提质技术的开发”项目签约。根据协议,哈利达集团出资1100多万元人民币,作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研发经费;技术开发如获得成功,将把褐煤项目年利润的3%给予学校。为落实建设科创中心意见“22条”,学校把收益的85%给予研发团队。

这个跨国校企合作项目是怎么来的?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主任、上海市学研推进办公室主任尹邦奇介绍,上海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建立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不但向外省市开放,也向外国开放,助力我国“一带一路”战略。去年9月,印尼哈利达集团通过这一平台找到了上海科技开发交流中心,希望他们能为企业解决褐煤利用的难题。据介绍,褐煤呈棕黑色,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,介于泥炭与沥青煤之间。这种低质煤盛产于印尼,含水量高达40%左右,含氧量也高,热值则很低。如何利用褐煤,是一个世界性难题。

得知企业需求后,上海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与国内多家煤化工科研单位联系,了解哪个团队擅长褐煤综合利用技术。“货比三家”后,他们相中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张琢教授。她领导的课题组不但长期研究褐煤,而且与宝钢、鞍钢等企业有合作,在产业化研发方面有丰富经验。

去年11月,哈利达集团邀请张琢前往印尼,在该国住了三个月,以便与企业管理层和研发人员深入交流,评估能否开发出适用于该国褐煤的提质利用技术。最终,双方达成一致,认为能够通过前处理、加工成形等技术,实现褐煤的提质增效,将其用作炼铁还原剂和有害物质吸附剂。

经过洽谈,哈利达集团决定向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支付1100多万元,用于研发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欧阳春发介绍,这笔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85%将归属张琢团队,校方保留15%。“我们会把资金用于专用设备采购、研发、测试以及科研人员劳务费。”张琢告诉记者。用于劳务费合理吗?对于这个提问,她回答:“当然合理呀!你看我的两只手都黑乎乎的,昨天在实验室工作到晚上8点。而且也要给我的团队成员劳务费,不然这么辛苦的工作,谁肯为你干啊!”

尹邦奇表示,上海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将继续做好“红娘”工作,通过今天签约的长江经济带技术转移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,促进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之间的技术转移,进一步释放上海高校、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,并推动科技成果走出国门、实现转化,为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服务。